1、國外優(yōu)質的買家少,大部分是只問價格,你回復了就沒消息。國內廣告滿天飛,花出口商的錢吸引的也是出口商,是以賣家為中心,國外宣傳力度不夠。具體可以參看alexa的數據,來自中國的訪問量占到了80%.在阿里巴巴上賣家明顯多于買家。
2、發(fā)展供應商數量太多,不象一開始承諾的每種產品只發(fā)展10個金牌供應商,導致惡性競爭,而且到現(xiàn)在還在瘋狂發(fā)展新客戶。供應商不分檔次,大陸公司全是金牌供應商,質量參差不齊,買家無從區(qū)別。大家就是拼價格,一個小訂單有幾十幾百家公司在爭。
3、訊盤絕大多數是垃圾,大家可以打電話證實,許多是電話留言。很大量來自尼日利亞的查詢,中東也占了不少,歐美的并不太多。很多是騙子,或者皮包、散貨公司。通過阿里巴巴查詢得來的客戶,對價格特別敏感,且下的訂單量并不太大。發(fā)出去一百封Email,能有五封回復就算不錯了,而且有些還要等很久。
4、買家發(fā)出的訊盤很多不是直接發(fā)到賣家手里,而是通過系統(tǒng)群發(fā),同行都會收到。
5、本人曾經做過一次試驗,注冊了一個國外買家,發(fā)了詢盤,然后將詢盤撤下,結果詢盤仍然在阿里巴巴上顯示,仍然不斷受到回盤。
6、聽阿里內部人士透露,阿里內部有仿造國外詢盤的行為。(這一點還需要證實,暫不確定。)
7、阿里太貴了!同樣的服務,海外(包括香港,臺灣)費用低得多。比如海外trustpass會員只要349美元/年。
真正的外貿網絡營銷應該強調企業(yè)自身網絡營銷的能力,而不是將自己束縛在B2B網站上。如果只依賴B2B網站將會導致嚴重的依賴性。即使b2b惡意提高自己的價格,你也得任人宰割,因為一旦不做B2B你就失去了來自網絡的客戶源。
所以真正的外貿網絡營銷應當是強調自身網站平臺的優(yōu)化與建設,整合郵件營銷、搜索引擎營銷、B2B平臺營銷、黃頁推廣等,以詢盤為導向,以轉化為訂單為目的的網絡營銷。
當然,要取代B2B平臺外貿網絡營銷必須采取標準化、批量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