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大大在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上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并與同年10月三日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至此三年多的時間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xié)議。那么什么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qū)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積極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同時”一帶一路“是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互學互鑒為四大理念,打造了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這”三大共同體“,并且打造了“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此”四大絲綢之路。其主要內容是: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暢通、民心相通。主要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由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在陸上主要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yè)園區(qū)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而海上是以重點港口為節(jié)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通道。即: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2014年11月8日習大大在北京APEC會議上宣布,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
2015年12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為亞洲地區(qū)長期的巨額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缺口提供資金支持。
“一帶一路"經濟區(qū)自開放后,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2015年,我國企業(yè)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2015年,我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zhí)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0億美元。2016年6月起,中歐班列穿上了統(tǒng)一的“制服”,深藍色的集裝箱格外醒目,品牌標志以紅、黑為主色調,以奔馳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為造型,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蓬勃發(fā)展的最好代言與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