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騙子
是貿易公司非要說是工廠,明明沒出口過,非要說出了很多;
貿易公司說成工廠的確不是實話,是騙,可是我們騙的終極目的是什么呢?不是拿了你的錢不給貨,或者拿了優(yōu)質貨的價格給你次等貨,給你造成極大的損失。我們只是想跟你合作,客戶也是貨比三家,你給了他多一家比較的機會,對他是有幫助的。
比較完了之后選擇了你說明你給的條件最優(yōu)惠,互惠互利,有什么自卑的呢?
2.求人
這個我寫過,就是心態(tài)問題,總覺得是在求客戶買東西,你談判就代表公司,哪怕你就一個人,客戶是跨國集團,你們也是平等的,更何況,可能對方的公司就一兩個人,你怕啥呢?往往是越怕丟單,越容易丟單啊,不卑不亢,有理有據,你來我往,才是談判的真正關系,我們是在做利益交換,你給我錢,我給你等值的貨,誰求誰呢?你不買我的,我賣給別人啊,尤其是新人,一定要有這種心理,談判就是心理戰(zhàn),客戶看出來你太在意,往往會逼的退無可退!
3.拘于常規(guī)
這么多年帶過不下一百個新人,從各種途徑接觸過幾千個外貿業(yè)務員,發(fā)現(xiàn)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到了崗位之后,如果有一個老外貿經理在,尤其是三十歲往上的外貿老人在,都會告訴他們兩個原則:
第一,客戶問價格,一定不能直接報,你要問他們是什么公司啊,每年的需求量多少啊,等等的,問清楚再報價
第二,客戶講價,明明目標價你能做,也要跟客戶慢慢磨,不能一下子降下來,免得讓客戶覺得我們一開始報價太高,對我們印象很差。
我?guī)н^的新人里面,有幾十個都是有過這樣的經歷,按照經理給的方法,客戶詢盤,我們詢問,客戶就沒消息了,再跟蹤,也不理了;或者客戶講價,我們慢慢磨,磨得客戶沒消息了……周而復始,惡性循環(huán),于是總是不成單,或者單子量很少,就只能離職了。
很多新人都是從我們同行跳槽過來,我就說,你報價一定要及時,再者客戶講價的時候,給你目標價,說明希望大,只要有利潤,就做,或者稍微加上一點點回給客戶,單量一下子就上來了。
我一直在給我們公司的新人說,現(xiàn)在的外貿已經不是十年以前,甚至五年以前的外貿了,現(xiàn)在很多的資深外貿經理都是從實戰(zhàn)中過來,他們在當時是高手,不能否認,但是很多外貿經理,做了管理,就不直接接觸業(yè)務了,逐漸的跟實踐脫節(jié),還是拿著當初自己那一套來教新人,他不是想害任何人,他是好意,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已經不適應了。
以前的外貿,信息量少,客戶獲知供應商的渠道很少,找到一家供應商,可能就會有耐心的談,你不報價,問一些東西,他還回答你,因為就這么幾家可以詢盤的,不理你,理誰呢?你磨價格,他也有耐心慢慢來,因為可供比較的太少,他可能對價格具體在什么范圍不是那么有把握,畢竟價格是時時變動的,他也試探的跟你談。
現(xiàn)在呢,在易之家貿易企業(yè)社交網一搜,幾百個同行,一個詢盤出去,收到幾十條回復,別人都報了,你不報,客戶會有功夫理你?差你一個不會影響他拿到合適的價格啊。
幾十條回復里面,客戶確定了價格是在某個范圍,直接問你你能不能做,你還跟他磨,有什么可磨的呢?我對價格掌握的一清二楚,你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一句話,別廢話!
老人的經驗是財富,但是一定要跟行情,跟實際相符才好,我做外貿十年,做了管理,還是會自己去談客戶,就是為了不讓自己跟實際脫節(jié),能夠不讓自己落伍,我們尊重老人,感嘆他們的經歷,佩服他們的開拓力,但是對于經驗,我們只能說,要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