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普通青、中年來說,30歲開始投資什么最保值,最能幫助我們尋找到禁錮之下的“相對自由”呢?當然,我說的30歲,指的是一種“而立之年”的狀態(tài),一個相對來說能夠真正實現(xiàn)自我判斷與自我實踐相結(jié)合之價值觀的年齡。
按照中國人的重居觀念來說,首先當然是房產(chǎn)。不過,我們都聽過一個戲謔的說法:“小明在北京買房了,他辛辛苦苦攢了10萬塊,加上父母支持的490萬?!彼?,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青年或者中年來說,在一線城市買房,并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任務(wù)。相對于買車這一種消費行為,買房在滿足剛需之后,更多的是一種家庭style的合作投資行為。
接著,或許就是投資能滿足這一年齡虛榮心的藝術(shù)品、奢侈品、首飾或者其他。30歲,如果不是銜著金鑰匙出生,我想,應(yīng)該也買不起蘇富比動輒上百萬或者上千萬的名畫或者收藏品。但是呢,如果有看好的年輕畫家或者有潛力的雕塑家,偶爾購買單價幾萬塊的先鋒畫作,一為陶冶情操,二也算是投機式投資吧。
至于奢侈品和首飾之類,我常常會無聊到去逛一下北京的二手店或者新加坡的當鋪。經(jīng)過調(diào)查之后,發(fā)現(xiàn)二手店或者當鋪的最大賣家大概還是中產(chǎn)階層,他們大多在30歲左右,擁有基本的經(jīng)濟基礎(chǔ),追逐潮流,但對于過時的奢侈品,總覺得用之即棄還是可惜的,所以往往采取寄賣或者直接回流到二手店、當鋪的方式。
在享受完相應(yīng)的使用價值之后,相對來說,愛馬仕、LV這些手袋是相對保值的,保值率能達到至少40%至50%左右。而勞力士更是手表里的“保值之王”,我們小時候看港匪片,當黑道大哥逃亡或者落入監(jiān)獄之后,能救他于水火之中的,往往是那一塊粗看俗不可耐的大金勞。
還有一種投資方式,則是壽險類、理財類的銀行組合產(chǎn)品了。對于所有的投資者而言,選擇一家靠譜的擁有百年聲譽的保險公司就非常重要了,任何年收益超過8%的基本就是耍流氓。30歲,正是要為自己負責、為家庭負責的年齡,投資這一類產(chǎn)品的好處恰好在于穩(wěn)定性而不是投機式的“大賺一把”。
最后,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投資方式,還是投資自己,比如能在辛苦工作之余,旅行、充電、更新思維模式,找到一條不管是當下還是十年之后依然不會言悔的職業(yè)發(fā)展之路。當然,有人會選擇投資下一代的未來,這一回報率與風(fēng)險率顯然是成正比的,而且時限長、不可控因素多,作為家長,更多還是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