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葉志平,是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的校長,也是四川省優(yōu)秀校長。他當校長時,接手的是一座建筑質量很差的教學樓。他上任后下的第一個決心,是一定要修好這棟樓,讓孩子們安全安心地上課。
發(fā)現(xiàn)新樓的樓板縫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紙袋,他生氣,找來正規(guī)建筑公司重新灌注混凝土;發(fā)現(xiàn)教學樓華而不實,有很沉重的磚欄桿,他生氣,換上輕巧結實的鋼管欄桿;他將整棟樓的22根承重柱子加粗并重新灌注水泥。這棟建筑時才花了17萬元的教學樓光加固就花了40多萬元,全部由他左一個5萬元、右一個5萬元化緣而來。
對新建的樓他的要求更嚴。大理石墻面別人都是貼上去他卻怕掉下來砸到學生,讓施工者在每塊大理石板上打四個孔,然后用四個金屬釘掛在外墻上,再粘好。八級大地震時這些大理石面沒有一塊掉下來。
他知道當校長的第一任務是確保學生的安全,因此他當校長后每學期都要組織緊急疏散演習。盡管有反對意見,但他堅持。學生老師終于習慣,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5.12"地震時,葉校長正在綿陽辦事。師生們按著平時演習的步驟疏散,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
當葉校長從綿陽發(fā)瘋似地趕回沖進學校時,他的全部學生和老師都安全地站在操場上,老師們站在最外圈。他最擔心的那棟他花了40多萬元修整的實驗教學樓沒有塌,地震時那座樓內有700多名學生和他們的老師。而學校以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損,90多位教師的房子全都垮塌。
通信恢復后,只有葉校長這所學校的老師會驕傲地大聲告訴家長:我們學校,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而他們的平均月收入才1126.78元。學校的墻上寫著:"責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如果說用生命護衛(wèi)著學生的老師和校長是舍己救人無私無畏的英雄,那么,葉志平校長則是視責任為泰山、有先見之明的偉人,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有這樣的校長,桑棗中學的孩子們是幸福的,幸運的。
感謝新華社記者朱玉、萬一、劉紅燦,你們用自己的筆,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大寫的校長,并知道了什么叫"偉大"!
是的,這樣的人太少了。如果都向他那樣,達到國家該減少多少損失,小到每個家庭又該少多少失子之痛。光祈福還是不夠的,要加強人的責任感。尤其是建筑集團的責任感,不能一味的發(fā)昧心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