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約見一位朋友,如果你不握有某種資源,他就可能忽略了基本的禮貌:在應付我的十幾分鐘里,還要不停地點擊鼠標。一個短信就能表達問候的時代,你最好不要興之所至就去看誰。人人都有千百種事情待辦,絕不會有心情回應你的熱情。如果你有閑心,最好自己悄悄享受。
利益成為社交圈最牢固的紐帶。同學聚會,話題總是要轉(zhuǎn)向“合作”上來。延續(xù)兒時的純潔友情成為天方夜譚。朋友以“有用”和“沒用”加以區(qū)分。早年北京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多能終生維系手足之情,現(xiàn)在親戚之間不少多年互不往來,因為太忙,也因被迅速裂變的社會分為不同階層。
?
利益和忙碌似乎成為城市人的標簽。有朋友應聘去中關(guān)村某公司,說從沒在晚上八點前下過班,員工集體面帶菜色,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是家常便飯。一個長年加班的美編朋友偶爾休個雙休日竟已不太習慣,感覺休息似乎是罪過!
為了多睡10分鐘,更多上班族在路上解決早餐。
有同事說愛人早起搟面條給她做熱湯面,立時在懷舊感慨中被大家贊為模范丈夫。
忙碌中,生命化為數(shù)字。不少年輕人最好的休息就是瘋狂購物,節(jié)假日成為買打折名牌的狂歡。手機、鞋子、服裝的更新速度比前輩快了幾倍,仿佛千辛萬苦地工作就是為了多買名牌。
但是,這就是城市的味道嗎?我想,人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可能比擁有時間多少更重要。熙熙攘攘之中,也有人靜下心去學古箏,去看夕陽下的筒子河。他們認為,沒有閑心就不是北京人,沒有閑暇的城市也就沒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