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豐富寶寶的體驗
在安全、健康、衛(wèi)生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豐富寶寶的體驗。孩子的學習是建立在游戲與體驗的過程中的。早教不是為了把一個孩子教育成為超級天才,而是通過感官和親身體驗,挖掘出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使他擁有更多的經(jīng)驗。
在豐富寶寶體驗的時候要注意重復(fù)性、一致性、適齡性。比如在早教機構(gòu)上完早教課回家后,要重復(fù)課上的內(nèi)容,讓寶寶重復(fù)了解,且每次的行為或標準要保持一致,并且早教的內(nèi)容要針對寶寶的年齡為宜。
2、盡量讓寶寶的感官多吸收,鼓勵寶寶表達
多感官的吸收比起生硬枯燥的平面接觸更能讓寶寶體驗事物的多面性,且能更好的接受事物。這是勿庸質(zhì)疑的。比如,看一本旅游的書和實際去旅游,當然是后者來的生動有趣的多。
同時,要多鼓勵寶寶表達。寶寶善于表達,敢于表達是寶寶具有自信的表現(xiàn)。這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并且在寶寶表達時,要多鼓勵、認同他,給予正面的反饋,即使他的表達是不正確的,也不能責備他。孩子2歲半就已經(jīng)具備自尊心了,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告訴他做錯什么,而是要告訴他正在做什么。舉個例子:當你叫寶寶拿小鴨時,他拿來了小雞,此時,你不能告訴他“寶寶你拿錯了”,而是應(yīng)該用鼓勵的語氣告訴他“寶寶你真厲害,拿了一只小雞過來,現(xiàn)在去拿小鴨過來”。當他又拿了一只小雞時,你還是他鼓勵他說“寶寶拿了兩次小雞過來,真厲害!”
3、 不要低估你對寶寶的愛心,千萬不要打小孩
傳統(tǒng)東方民族在表達感情是都比較含蓄。我們中國人強調(diào)“孝”,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美德,可是對于幾個月大的孩子來說,這是無法感受的,從適齡性來講,孩子能感受的是“愛”
這種情感,因為那是人天生的,與生俱來的。我們與孩子交流就要時刻充滿著愛,而且要沖破傳統(tǒng)的表達方法,要把愛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直接的感受到,或許他不一定明白,但被包圍在這種愛的氛圍中是建立親情的有效方法。
專家還強調(diào):千萬不要打小孩。打小孩的人只能說明他脾氣不夠好,因為小孩子是一定會犯錯誤的,但要記住,他并不是故意的。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會撒謊,若是打他,只會對他產(chǎn)生更大的壓力,繼而繼續(xù)撒謊,完全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正確的做法是告訴他什么是對的,而不時責備他甚至打他。
4、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
在面臨選擇時,不要擅自幫孩子作決定,要讓他自己選擇。只要是在安全、健康、衛(wèi)生的前提下,鼓勵和認同孩子的決定。
不要命令孩子,而是給他選擇。
其實我覺得,早教不一定要花費昂貴的早教費用,只要爸爸媽媽用心,在家中一樣可以對嬰兒進行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