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找客戶感覺就像在大海撈針,有時即便撈起來很可能還是生銹的!如此可見,挖掘潛在的優(yōu)質客戶,就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因為你并不知道潛藏在優(yōu)質客戶的外表底下究竟是一張什么樣的面孔?真的是國外巨頭公司的大客戶?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別有用心者?想必很多的外貿都想揭開這個問題的謎底。
事件緣由
據(jù)了解,從事機械設備出口的Mr.Chen,去年十一月份收到了一個科威特客戶的的詢價,該客戶告訴Mr.Chen,他手頭上有一個工程,想要Mr.Chen的產品,讓Chen為他提供報價。由于他提供的工程圖紙很實在,Mr.Chen一直深信他是真心想買產品的。
Mr.Chen透露,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哪怕他們公司的產品在同行業(yè)中價格偏高一點,對方都沒有太大的異議。之后,Mr.Chen就一直跟緊客戶。然而,這個科威特客戶對于報價沒異議的同時,也沒有表示出下單的意向,只說等圖紙出完,才會下訂單。“這一等就是幾個月,期間我曾打過電話企圖詢問情況無人接聽,對方后來告訴我在德國旅游,沒接到。我一直跟他保持聯(lián)系,最后一封郵件截止到今年三月末?!盡r.Chen說,“由于對這個客戶十分重視,因此就時時關注他在個人網站上發(fā)布的動態(tài)?!?br />
接著,出乎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就再離五一放假的前一天,也就是四月三十日,Mr.Chen的主管告知他一個意外的消息,原來在2011年那個科威特客戶就開始一直跟Chen他們公司詢問價格了,期間也下過PI,但最后卻不知為何突然不做了,訂單轉由當?shù)亓硪患夜続的工程師D跟進,最后依然沒有成交。
然后Mr.Chen就打聽到了,這個客戶科威特客戶的一些資料,原來他曾經是M公司的CEO,一直以來都在詢價并套取大量的商業(yè)信息。說實話,這些信息對于Mr.Chen來說,打擊有點大,辛辛苦苦跟蹤了半年的客戶竟然有可能是競爭對手,要說連蘇維博欣小編這個聞者都詫異了,Chen這個當事人一時就更加接受不了。
后來,Mr.Chen進一步了解到,發(fā)現(xiàn)這個科威特客戶不僅曾經是M公司的CEO,跟他聯(lián)系時是以E公司CEO的名義,而A公司的工程師D曾經在M公司工作過,一切貌似都聯(lián)系起來了。然這個科威特客戶一再表示會下單,并且解釋了M公司其實是他與他父親合辦的,又讓Chen覺得,他還是有合作的意向的。
這樣一來,Mr.Chen就面臨著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這個科威特客戶到底是不是競爭對手?這個單子是否繼續(xù)跟進?假如他真的是競爭對手假扮的,Mr.Chen是否將這件事戳破?
出招
要是經驗老道的外貿人,他們一定有高招,依外貿達人老陸看虛假詢盤的內容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分種類,無大概方向,直接問某個產品大類的價格;
2.當你問他預訂情況的時候,回給你的是不實際的數(shù)字;
3.一些連自己客人想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中間商;
4.格式化的詢盤;
5.發(fā)同行資料及報價給你,要你報價。
對于這個科威特客戶,在外貿界打混多年的Malinda認為,這個客戶是競爭對手,來套問價格和商業(yè)信息的可能性很大,但這是行業(yè)常態(tài),必須將心態(tài)擺正:
1.報價問題不大,其他商業(yè)信息謹慎對待,對機械類產品關鍵部件只報性能,不報規(guī)格;
2.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建議成一繼續(xù)以對待客戶的態(tài)度對待Q先生,但心態(tài)可以放輕松,別抱太大的希望,也沒必要將事情戳穿,更不要有反面情緒。
Mr.Chen遇到的這個客戶并不是特例,還有很多其他的外貿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此,蘇維博欣小編油然而生一句感慨:真是一入外貿深似海啊!外貿行業(yè)這一潭深水,商業(yè)欺詐、同行間勾心斗角更是屢見不鮮。
作為外貿人,如何抵擋得住這如山的壓力?以虛心的態(tài)度補給外貿知識,談判則懷著一顆高度警惕的心,還要有容納萬事的胸襟和看淡這些行為的心態(tài),同時,還得兼有開發(fā)客戶的耐心。
此文章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外貿營銷